地矿文化
- 地矿文化 >
一事能狂便少年
我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,“一事能狂便少年”。作为一名耄耋之年的老人,我对此深表赞赏。
人生在世,无论年龄大小,都应保持一份精神。人的生存,特别是在老年时期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神力量。只要精神不屈,心便不会衰老,身体亦随之强健。有人认为,这是通往长寿之路。我深信不疑。孔子曾言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?!笨鬃铀档摹胺摺?,实则指“狂”,一旦人陷入狂热状态,心中充满喜悦,便会忘记吃饭,甚至忘记自己的年龄。对此,我有切身体会。当全心投入于喜爱之事时,我会完全沉浸其中,整个过程充满忘我与愉悦。若能有所收获,那份成就感和幸福感便如新开瓶的啤酒般,咕嘟咕嘟地从心底涌出,令人兴奋不已。
如今,我已年过九旬,正如梁启超所描述的老年人,“岁月痕迹遍布,白发满头”,然而我的日常生活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“依赖他人”。我依然亲自前往市场买菜,去超市购物,自己准备一日三餐,从未需要他人的帮助。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的独立生活,归功于我广泛的兴趣爱好。退休后的数十年间,我不仅能够撰写一些粗浅的文章,还自诩为“手工达人”,一般的修补工作我都能自己解决,不需要求助于人。我每天要么全神贯注于电脑的世界,要么沉浸在敲打工具的节奏中,同时还不忘抽出时间完成每天5000步的步行任务。总之,通过忙碌的生活,我用快乐取代了晚年的寂寞,让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。
我始终认为,判断一个人是否衰老,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。有些人六七十岁便需坐轮椅,依赖他人照料,而另一些人八九十岁依然能够自由行走,活力四射。因此,衰老不应仅以年龄为尺度,更应考量一个人的心态和行动力。以演员游本昌为例,他在90岁高龄时,依然在电视剧《繁花》中激情演绎爷叔一角,这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明。相反,有些人刚刚退休,便开始感叹自己老了,不中用了,整日愁眉苦脸,失落忧伤,仿佛失去了所有的活力,正如李清照在《声声慢》中所描述的“凄凄惨惨戚戚”,“未老先衰”。其中一个原因,或许就是缺少了那份“狂”。
世界上的事务,他人的生活,我们无法左右。然而,如何生活,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我们热爱的事去做,尽情地“狂”一番,让我们的生命始终保持活力。